查看原文
其他

幼儿园手工作业的攀比,“逼死”父母怎么破?

大J 大J小D 2021-11-04
今天文章有录音哦~


这是一篇命题作文,来自于一位朋友给我的留言。我当时觉得这个话题很有意思,欣然答应写一写。


这位朋友后来又发来了一些朋友圈截图,和我说这些事情的确都是真实存在,而且非常常见的。


于是幼儿园的手工作业变成了“逼死”父母的额外负担,大家都在拼实力,生怕自己不努力,让孩子“丢脸”了。



真的,我看了上面的截图,不仅感叹,有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还有“别人家的妈妈”,太厉害啊。


1

别抱怨,转换视角


看到这个留言觉得有意思,是因为有点感叹,幼儿园就是小小社会的缩影啊。

你努力学习考证所获得的岗位,也许他人打个招呼就能得到;
你奋斗了一晚上的PPT,同事找人帮忙两小时完成,还收到了表扬;
你遵循游戏规则自己完成,结果参赛时才发现大家都请了外援


是不是很熟悉?我成长的环境中一直遇到,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。抱怨过不公吗?肯定抱怨过。

但是这么多年的成长经历,更加让我明白一个道理,一个人的成就,不在于这一次的成绩,而在于每一次看待问题的视角。

我很喜欢给我留言提问的这位朋友最后说的那句话,大J,如果大环境暂时无法改变,我想知道我们可以如何应对呢?


2


如何定义“优秀”


每个人都希望可以好,可以被认可,这一点无可厚非。但我们要帮助孩子建立的到底是“优秀”这个结果,还是达到“优秀”的过程?

幼儿园是帮助孩子进入真正社会作准备的阶段,孩子上学后,我们都会这么说,一次失败没关系的,继续努力就好了。


那为什么在这样一次的手工作业上,我们就双标了呢?


包办代替,那以后孩子上学后也和你说,妈妈帮我写作业,不然我得不到100分,你会做吗?


不鼓励过程,那以后孩子上学后也和你说,妈妈你把答案算好,我抄一下就好了,你会做吗?


肯定有朋友会说了,那幼儿园环境就是这样啊,不替孩子做,结果就很惨。



这样的现象存在吗?一定存在的。但是因为害怕孩子哭,而包办代替吗?这我是完全不赞成的。

某种程度上,我很喜欢孩子这样情况的“哭”,这表明孩子有清晰的自我认知了。

记不记得,孩子小的时候根本不在意周围人,总是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里,觉得自己最棒,一个人傻乐。

当一个孩子会因为和别人比较而哭,说明她开始建立了对“我”的判断。只有知道“我”水平在哪里,才能知道“不如”别人。

人的一生不就是认识自我的过程吗?对我来说,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不是聪明也不是优秀,而是通透。

所谓通透,就是不自尊自大,也不妄自菲薄。

那这种“通透”是怎么造就的?就是从有了自我认知,觉得自己“不如被人”沮丧开始的。

从这个坑里跌下来,然后再爬出来,慢慢的关于“自我”就扩大了、平衡了、健全了。


仔细想想,因为遇到幼儿园这样的情况而焦虑的父母,某种程度上“自我认知”的建立仍然是不完善的。

所以我们总是着急去证明“我或者我的孩子不比别人差”,但却忘记了,我们是如何定义“优秀”的标准。

3


你到底在担心什么?

那接下来说说怎么做吧?

第一条,家长自己先稳住。

最差的就是,一边跟随其他人做相同的事,一边还要抱怨那些人做的事不对。

同样一件事,即使每个人做的表现看似都一样,但因为动机不同,结果就会不同。

先问问自己,到底害怕担心的是什么?

老师对我印象不好,觉得我育儿不上心? 
孩子受挫,没了自信心?

手工作业的核心是鼓励父母和孩子有高质量互动,结果好的一定最直观让老师感受到“育儿诚意”,因为老师看不到我们和孩子在家互动的过程。

那么想过没有,如果孩子的能力的确做不出超级棒的手工,可不可以把一些过程片段记录下来(写下来,拍个录像),帮助老师更好了解我们互动的方法呢?


我经常会在小D的手工作品里放上一张小卡片,有时是分享小D创作的想法,有时是分享我们互动一起做的时候的小花絮。

这个“多做一步”,不仅让老师看到了孩子努力的过程,也看到了家长陪伴过程的用心,这是很多老师都欢迎也非常喜欢的方式。

也许还会有人说,我们老师肯定不吃这套的,她们要业绩,就希望家长替孩子做,做的漂亮。我爸爸曾经是小学老师,这样的情况我从小就听闻过,的确是有的。

但有一点是确定的,如果一个家长可以专业、平等又积极地和老师沟通,那么你必定会收获相应的尊重。

这一点,放在任何地方都适用,你自轻,别人必定轻视你;你自爱,别人必定尊重你。


那孩子受挫呢?我现在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都会挺“开心”的,觉得这又是一次孩子成长的机会。

毕竟她接下来的一辈子有太多比不过别人的情况了,难道每次都是像现在这样孩子大哭,父母帮忙结束吗?这也是为什么我强调父母先稳住。

我们在意被比较,我们的孩子就更加在意被比较。太多说孩子输不起的父母,其实自己更加输不起。

我首先做的就是和小D谈论,既然是比较,那么大大方方讨论一下,别人哪里好?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好?

这个时候就是父母引导的关键了,基本上孩子一开始说的都是“她的什么都好,我的什么都不好”。

不用纠结对方的作品是买的,还是她父母做的。我们帮助孩子聚焦在“具体好在哪里”,尝试引导孩子说出细节:

她做的这个哪里很好啊? 
妈妈觉得她颜色搭配的很好看。
嗯,想法很有创意,看起来她做之前肯定是思考了很久的。
结构弄的很牢固,所以不容易掉下来。


把结果的“好”,变成我们下次也能行动改进的“目标”。比较不可避免,但是我们可以把“比较”变成进步的动力。


然后还要记得和孩子一起聊聊自己的作品“哪里好”:

妈妈很喜欢你做的这个造型啊,非常有想象力。
你一个人完成了这整个作品,非常有耐心呢。
你看,这个细节也很好,我记得你做的时候好几次都粘不上去,但你没有放弃,后来真的做成功了。
这个套进去很难,你主动向我求助,我们一起完成的

欣赏对方的“好”的同时,也帮助孩子尝试去发现自己的“好”,孩子慢慢就会明白,他人是很好,我可以学习,但我也有我的优势。

这样的视角转换才能让孩子通透,而这个视角就是从小从这些小事开始的,当然前提是我们父母自己首先要有。

孩子的事情无小事,因为我们每一次的行为都会影响他们,成为他们今后怎么过人生的“下意识”。

但焦虑的时候,想不明白的时候,也记得提醒自己:

孩子目前遇到的事其实也都是小事,解决这件事不难,关键的是帮助孩子拓展格局,通透过人生。

大J叨叨叨


今早一觉醒来,收到了前方发来的照片,我获得了“微博2019十大影响力母婴育儿大V”,我读出来给先生听。

队友笑着说,大V啊?就是那个去年第一次开微博,一脸苦大仇深地问我,每次只能发140个字,我想说的都说不清楚怎么办,那个大V吗?

哈哈,我从去年才开始玩微博的,当时的确很多不习惯。谢谢你们中很多人为了我又重新开始玩微博。

就像我微博里写的,“对我来说,影响力不是成绩,而是让自己变好,然后拉着你们一起越来越好的力量”


推荐阅读
点击标题直接阅读 


1、近期文章回顾


2、艺术启蒙


3、对待他人评价

微信改版了
想看往期历史推送
点击下方阅读原文
喜欢文章,就点个“在看”
让更多的人也看到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